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:A收购了B在目标公司甲公司的股权,在收购之前,A为了避免甲公司存在大量未披露债务,还特别找了律师对甲公司进行了尽职调查。律师的尽职调查显示甲公司是不存在巨额债务的。结果,A公司收购后不久,涌现了大量担保债务。基本上是B在持股甲公司期间,用甲公司对外进行债务担保所产生的,而且是真实发生的。这时候甲公司因为承担连带保证,资产被法院查封,甚至日后有可能会被法院强制执行。这种情况下,即使A与B之间的股权收购协议有明确约定股权变更登记前的债务由B承担,但甲公司仍然要承担债务,只是承担后,A可以向B追偿。如此一来,A收购甲公司,正常经营甲公司的目的就难以实现,或者实现得非常困难。例子里甲公司突然涌现的大量债务,就叫做或然性债务。这种债务的特点在于:在收购前调查不出来,一般人很难察觉。具有一定隐秘性和不可预见性。 怎么办才能最大限度避免目标公司存在大量或然性债务呢?在大型企业并购中,可以考虑用新瓶装旧酒的方式。其实收购一个企业股权,一般情况下是想获得该企业的资产,包括有形资产(如生产设备、车间等)和无形资产(如品牌等),可以设法选择性地将目标企业

公司治理 · 2022-03-11 · 971 人浏览
没学会这个方法,九成股权收购者都会吃大亏

 很多企业的老板向我请教,明明我们公司进行了股权激励,为什么公司反而更糟糕了呢?我会很中肯地告诉他们,因为你们的股权激励用错了! 大家可以先看看大多数老板是怎么进行股权激励的:1、员工一旦表现优异,老板就马上给股权,结果日久见人心,员工不干活了,股权也要不回来了; 2、跟员工约定,两年后给你股权,结果员工不干了,员工直接告诉老板,别给我画饼,两年后还不知道你这家公司还在不在呢! 所以你们说,这样的股权激励能起到激励员工的效果吗?答案当然是否定的。那么,股权激励要怎么玩呢?首先,我们要明确地知道,为什么要股权激励?老板们都会异口同声:为了留住人才,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! 没错,股权激励的目标大家都懂!要留住人才,要激发员工的积极性,就要让优秀的员工能够获得与自己努力相匹配的收益,同时要让优秀的员工与公司的利益相挂钩。其次,我们来看老板把自己的股权分出去后,老板的风险在哪里?相处时间太短,万一看错人了咋办?众所周知,请神容易送神难 那么,我要介绍两种十分有用的法律工具:分红权和期权。1、分红权就是说老板可以承诺按照股权的比例来给员

公司治理 · 2022-03-05 · 706 人浏览
股权激励的玩法大多数老板都搞错了

不少企业老板经常会问我,以自己的名义当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好不好?我会反问这些老板一个问题:这家有限责任公司是不是他的主营业务公司?为什么我会这样问呢?我国公司法规定,一家公司的股东可以是自然人,也可以是法人(如另一家公司)。如果用自然人来当公司股东的话,公司出现了巨额债务同时出现了涉及到股东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况(如:人格混同、账册丢失无法清算的责任、出资责任等),这位自然人股东名下的全部财产将会被用于偿债。如果公司的债务是1个亿,该自然人股东要承担连带责任,那么自然人名下的房产、汽车等资产将会被拍卖,最终就真的很有可能一无所有。如果用法人来当公司股东,出现上述情况后,最终要连带的是法人。大家都知道,法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用自己独立的财产去承担责任。这样就筑起了一道天然的防火墙,即使日后公司要背负巨额债务,那么也最终不会伤及到老板个人。那么,答案就来了,主营业务公司由于存在实际的经营行为,经营行为必定存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消灭,背负巨额债务的机会非常高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,我更建议使用法人来作为该主营业务公司的股东。所以风险较低的股东架构应该是这样的:1、企业老板以自然人的名义注册成立两家持股

公司治理 · 2022-03-03 · 1031 人浏览
个人当股东容易一无所有吗?
Theme Jasmine by Kent Liao